close
相隔一個月的時間裡,我又回到了宜蘭,這次住在麗花姊的地方 - 花田厝,這次正值收成季節,小農們幾個月來的辛苦就看這幾週,不論外頭晴雨,都要趕著將作物收成,我們剛抵達的那天正下著大雷雨,兩位也來換工的朋友淋的一身濕跑進花田厝,臉上帶著收穫的笑容,似在宣告著收獲季的到來。

我們這次的換工非常精實,清晨五點起床,先將之前採收的花生、黑豆、黃豆搬出來曬;吃完早餐後,跟著到田裡拔花生、採黑豆,田裡除了我們之外,還有一批麗花姊請來的專業採收工,通常就是村裡的老農夫、農婦,他們的裝備很簡單 - 一枝大洋傘、一個板凳、一隻耙子、幾個麻布袋,就在田裡賣力的挖花生,專業的果然不一樣,動作又快又好,一下子收成的花生就裝滿了一袋。



通常在早上十點多左右,天氣熱的受不了時,大夥會暫時放下田裡的工作,回到花田厝,開始來料理黑豆。話說黑豆在太陽下曝曬後,豆子會一顆顆的蹦出來,我們可以聽到豆莢打開的細微聲音,很像豆夾在唱歌;曬的差不多後,還是會有很多黑豆留在豆莢裡,這時我們人人手拿一根木槌,開始來槌打黑豆,打完之後仍得細細檢查是不是有漏網之豆,撥開豆莢將他釋放出來,最後才能把枝幹給丟在一旁,這還僅是一個階段;豆子都弄出來後,將它們全部蒐集起來,裡頭會有很多枝幹殘渣,先用大電風扇吹一遍之後,還是得靠人力來進行挑選,不良的豆子放一旁,把漂亮的黑豆給選出來,才算是大功告成,真的可說是粒粒皆辛苦啊!









不僅黑豆如此,黃豆也是如此的程序,所以到了晚上,大夥常常吃飽飯後各自捧著一碗豆子,努力的挑選著豆子。



經過了這次,我大概能了解為什麼台灣的雜糧自給率會這麼低落,僅有2.8%,因為政府的不重視,雜糧已經衰落,現成可配合的生產機具少,不像種水稻般有眾多機械器具來幫忙,光是收成後就還有那麼多道的手續得靠人工去一一完成,更別說種植過程中所需的勞動成本;麗花姊在了解到超低的雜糧自給率後,決定從自己做起開始耕作雜糧,這樣的實踐精神真的很不簡單。

除了幫忙採收雜糧外,我們也參與了曬稻。在宜蘭的最後一天,麗花姊帶我們一同前往找附近的另一位小農,他們種的稻子剛收成,要利用這天的大太陽來曬稻,正需要人手幫忙,現在大部分的稻子收成後都送往農會去利用機器烘榖,已經很難吃到有吸收過太陽能量的米飯了,還好仍有一群具有理念的農夫,堅持要利用太陽的熱度來完成這道手續。



曬稻無可避免的要在太陽底下工作,大夥防曬裝備上身,拿著耙子將米耙成一攏一攏尖尖的,然後每隔約十五分鐘就要去翻面,將上頭的三分之一弄到底下,中下層部分露出來曬太陽,仍然是一攏一攏的模樣;當感覺曬的差不多時,就會帶著一小撮米前往附近的農會,為的是檢驗米的溼度,好吃的米濕度是很重要的,太濕容易發霉,太乾又會失去口感,老一輩的農夫們都會練就一口咬米的好技術,一咬就能判斷米曬的夠不夠,那可是需要長年經驗的累積,現在的人,就只能帶著米前往農會,用機器來測。

這個季節的農會可熱鬧的,裡頭熙熙攘攘的人群,大型的烘米機器熱鬧的運作著,當日米價高掛在顯眼之處,一袋袋處理好的米擺在一旁,等待著盤商來收購。





測量之後,發現溼度已經差不多了,我們趕緊趕回去,要把所有的米收起來,此時搬出了一台風榖機,將曬好的米倒進去,風榖機可以幫忙將一些雜草、雜質吹出,剩下黃橙橙的稻米流出,主人再用麻布袋接著;當金黃色的稻米通過風榖機流瀉而入布袋中,主人也露出開心的笑容,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收成滋味阿!







這天傍晚,我身上帶著滿滿的太陽能量,揮手告別這個友善的地方,我會想念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eezeman1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